對於伺服器虛擬化我一直相當的看好...
但卻始終無法有機會去接觸這個領域...
頂多只能在自己的電腦上玩玩VMWare Workstation..
看了這篇報導之後才發現現在的虛擬化技術已成熟到了這種程度..
希望那天我也可以有機會能接觸這有趣的東西囉...

本文摘自iThome online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微軟於7月正式發布Hyper-V虛擬化技術,只要1千元就可以擁有虛擬化技術的低價策略,勢將衝擊VMware市占龍頭的地位,此外,VMware及微軟也都在虛擬化管理軟體布局上有不同的策略,一場虛擬化的赤壁大戰已然開打。

以往獨占的虛擬化市場有了動盪,如何挑選虛擬化將是企業的最大難題。我們將從價格、功能與管理工具面等,來分析伺服器虛擬化的發展態勢,以及如何有效規劃儲存資源。

半虛擬化架構成為基本配備

赤壁一戰奠定了三國群雄的局面,而現今x86伺服器虛擬化市場的競爭也宛如一場赤壁大戰。根據IDC的調查,今年將有36.5%的臺灣企業會完成導入 x86伺服器虛擬化,其中絕大多數的企業會使用VMware伺服器虛擬化軟體。VMware堪稱當今x86伺服器虛擬化霸主,全世界採用虛擬化技術的企業 中,高達8成以上都是採用VMware的虛擬化產品。在以往,VMware幾乎等同於虛擬化的同義詞,但是,隨著微軟以伺服器作業系統挾帶低價虛擬化加入 這場赤壁大戰,以其在伺服器市場鞏固多年的占有率,及長期在管理軟體的布局,為這場戰局投入了新的變數。

微軟(Microsoft)在7月正式發表Hyper-V,不僅在技術上走向主流的半虛擬化技術,將原本的管理工具加以延伸至虛擬化平臺,更以作 業系統的優勢祭出低價策略,搭配Hyper-V虛擬化技術的Windows Server 2008作業系統,只比沒搭配的版本多出1千多元而已。

在x86伺服器虛擬化技術的比較上,目前微軟仍落後於VMware,但微軟將目標鎖定在從未使用虛擬化技術的中小企業用戶市場,而不是 VMware多年來下來鞏固的大型企業市場。微軟夾帶著Windows平臺策略,只要企業有意購買最新的Windows Server 2008作業系統,幾乎就等同於是擁有了虛擬化技術。此舉使得過去價格高不可攀的VMware備感威脅,不得不承認微軟將會是x86伺服器虛擬化市場最為 強勁的敵人。

微軟Hyper-V虛擬化技術的底層架構,主要是取自於一開始打著開放原始碼策略起家的XenSource,隨著微軟長期的親密戰友Citrix 在日前一舉併購了XenSource,基於彼此的架構相同,在XenServer或Hyper-V上執行的虛擬伺服器甚至可以互通,微軟與Citrix可 以藉由彼此的合作來搶占x86伺服器虛擬化大餅。

當然,VMware也不是省油的燈,不可能坐視江山易手。WMware能領先群倫投入x86伺服器虛擬化的研發,自然有其不可輕忽的實力,雖然 VMware目前無法在價格上與微軟力拚低價,但VMware在技術上仍占有領先地位,其產品穩定性及功能的先進已獲得許多企業的信賴,而這是後進者微軟 仍需投入大量資源與時間來證明的。

這場虛擬化赤壁大戰,目前已經發生,可預期到了明年戰局將越演越烈。隨著技術與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伺服器虛擬化產品將越趨成熟,成為企業可以考慮 的選項之一。接下來,我們將從產品技術、價格成本、管理工具策略及企業接受度等幾個重要面向,逐一分析這場虛擬化大戰的發展趨勢。

產品技術:半虛擬化架構成為基本配備
 
微軟在推出Hyper-V之前,前一代的產品如Virtual Server、Virtual PC都是採用全虛擬化技術(Full Virtualization),比起VMware與XenSource早就採用的半虛擬化(Para-virtualization)技術,微軟之前在 虛擬化技術的腳步是落後不少,也因而未能吸引大型企業用戶關注。

半虛擬化架構之所以成為現今主流的技術標準,關鍵在於半虛化的效率優於全虛擬化,主要的原因是,在全虛擬化的架構下,還必須藉由作業系統負責控制 與分配底層硬體的資源;但在半虛擬化架構下,是藉由虛擬層(Hypervisor)讓虛擬伺服器能直接取用硬體運算資源,而不是虛擬出整套電腦的硬體資 源。由於半虛擬化少了一層作業系統,執行效率就能提升不少。

自從微軟由XenSource取得Hypervisor技術之後,微軟就擠身半虛擬化技術行列,臺灣微軟大型企業暨經銷事業群專案技術部專案技術經理周伯彥說:「相較於前一代虛擬化軟體,Hyper-V效能至少提升4成。」

但是VMware認為,VMware的半虛擬化架構仍優於其他人,VMware表示,以微軟的Hyper-V為例,在半虛擬化的架構下,還需要父 系層(Parent Partition)來管理虛擬層上的所有虛擬伺服器,但VMware的架構則不需要父系層,因此,不用透過父系層來溝通的虛擬化技術,效能會比較好。 VMware指出,VMware的伺服器虛擬化透過虛擬層就可以管理與分配硬體資源,少了父系層,也可以避免父系層故障會波及虛擬伺服器。VMware認 為這是他們的架構可以更穩定的原因,也可以在既有資源下虛擬出更多的虛擬伺服器,根據VMware在臺灣的統計,平均來說,1臺實體伺服器都可承載10臺 以上的虛擬伺服器。

臺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伺服器平臺事業部產品行銷經理朱庭輝指出,微軟自己已將重量級的服務放在新一代的虛擬化平臺上運行,在今年3月微軟將每 天都有百萬人次流量的MSDN與TechNet網站,轉換成在Hyper-V平臺上執行。朱庭輝表示,從營運的結果來看,微軟並不認為Hyper-V的效 能會差,這2個網站的服務都相當穩定,根據實際營運數據,平均處理器的使用率僅3~5%,這個數據與VMware不相上下。

不過,在虛擬伺服器線上轉移的功能上,目前微軟還比不上VMware自豪的VMotion功能。VMotion可以做到在不停機的狀況下,搬移虛 擬伺服器,甚至VMware近日將此一功能延伸至儲存設備,跟不同儲存設備的虛擬伺服器也可以不停機搬移。微軟現在的Hyper-V要做虛擬伺服器線上轉 移的話,還是必須要停機,預期等到伴隨Windows Server 2008 R2版本而推出的第二代Haper-V,才會提供線上不停機轉移虛擬伺服器的功能。朱庭輝表示,就像買車一樣,你可以選擇買賓士或國產Toyota,如果 你要頂級的功能,可以選擇VMware的方案,但如果預算不足,又想要有穩定且好用的功能,Hyper-V就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VMware授權費過高,微軟以低價策略搶占中小企業市場

雖然業界普遍認為微軟的Hyper-V在技術上仍比不上VMware,但就技術面來看,微軟正式走入半虛擬化領域後,就大幅拉近了與VMware的技術差 距。有了足以競爭的半虛擬化技術加持後,微軟再透過低價策略搶占VMware的市場,朱庭輝說:「VMware的售價太高,因而目前虛擬化的市場規模只占 伺服器市場的5%~7%。應該要讓90%甚至是100%的伺服器都能執行虛擬化,而微軟的Hyper-V就是要用便宜又大碗的策略來搶下這塊市場。」

微軟針對Windows Server 2008標準版、企業版與資料中心版,各推出內建Hyper-V,以及不含 Hyper-V的版本,而內建Hyper-V的版本則只要再加28美元,等同於「只要多花約1千元就可以有虛擬化環境。」周伯彥說。

以Windows Server 2008標準版彩盒裝(含5個用戶端授權)為例,售價為36,890元,若含Hyper-V的版本則只需要37,890元,對於目前正在使用VMware 免費版虛擬化軟體的研華公司而言,微軟的低價策略有很大的吸引力,研華公司資訊處副理林信宏說:「Hyper-V只要再加1千元,幾乎等於是免費,對於研 華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他說,VMware免費版軟體不免有許多限制,如果Hyper-V相較於VMware多出更多的功能,當然就會改用Hyper- V。

不過,這只是虛擬化軟體最基本的費用,企業要採用虛擬化伺服器的整套費用可不只如此,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算軟體授權費給你看。
在3家伺服器虛擬化廠商中,微軟的整體授權費用是最低的。首先,我們先來看微軟虛擬化方案的成本。

如果你的需求只是要以1臺實體伺服器虛擬出4臺虛擬伺服器,以微軟的方案來看,首先你必須買有含Hyper-V的Windows Server 2008,接著還要買能夠管理這4臺虛擬伺服器的Hyper-V Manager,提供基本的管理功能。

當虛擬伺服器數量越來越多時,就需要一套管理機制去因應,微軟提出的管理工具是Server Management Suite Enterprise(SMSE),這套管理工具包含System Center Operations Manager、Configuration Manager、Data Protection Manager與Virtual Machine Manager。

這套管理軟體可以做到虛擬伺服器與作業系統的部署與設定、程式的修補、系統的監控、災難重建與備份等。在實際部署上,每1臺實體伺服器都必須要安裝1套SMSE管理系統,所以每1臺實體伺服器都必須要買1套SMSE的授權,售價為31,060元。

接下來,如果你部署的虛擬化伺服器規模越來越大,那麼就需要一套能管理所有實體與虛擬伺服器的管理軟體,微軟對此提出的方案是,針對整個IT環境 配置3套管理機制,包括Operations Manager、Configuration Manager與Data Protection Manager。要管理整個IT環境,上述這3套管理軟體只要各買1套即可,每1套授權費是20,690元。以上是以一個大規模的微軟伺服器虛擬化應用為 例,除了要買Hyper-V之外,還必須要購買的管理軟體。

接下來我們以大規模應用為準,統計伺服器虛擬化的整體軟體授權費用。在大規模應用中,企業通常會購買不限制虛擬伺服器數量的Windows Data Center版本(Enterprise版本只能虛擬4個虛擬機器),以虛擬伺服器Windows Server 2008 Datacenter最低階的單顆處理器版本來計算,每1套的授權費為86,860元,此外還要再加上2年的SA企業授權15,500元,接下來再來加計 管理軟體費用,每1臺實體伺服器要加1套SMSE的授權費31,060元,最後,要管理整個IT環境,要再加上Operations Manager、Configuration Manager與Data Protection Manager各1套的授權費(20,690元)。把這些都加總起來,就是微軟虛擬化方案的整體軟體授權費,我們計算出來的結果是,1臺實體伺服器的整體 軟體費用是195,490元,接著我們再以倍數加乘方式計算出5臺、10臺,以至100臺的整體軟體費用(請見附表),不過,在大量採購的情況下,廠商都 會給予不同的折扣,實際成交價會比表列的還要低。

以1臺伺服器虛擬化整體軟體費用要十多萬元來看,許多人一定會認為原來伺服器虛擬化的軟體成本如此昂貴,但是,比較了VMware及Citrix的授權費之後,微軟的虛擬化授權費反而是最低廉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VMware及Citrix方案的軟體總成本。

VMware虛擬化的計價方式較為單純,因為VMware的管理工具都整合在VirtualCenter一套軟體上。要計算VMware虛擬化的 軟體費用,我們同樣以大規模的應用為基準,因此以功能最完整的VMware Infrastructure 3.5(VI 3.5)企業版來計價,它包含了HA、DRS、DPM、VMotion與Update Manager等功能,而作業系統仍是以虛擬伺服器Windows Server 2008 Datacenter來計算。

VMware整個虛擬化方案所包含的軟體授權費,包括Windows Server 2008 Datacenter作業系統授權費86,860元,以及VI 3.5企業版2顆處理器授權費347,900元(VMware最低授權版本是2顆處理器),再加上VirtualCenter管理軟體2顆處理器授權費 302,200元,整個加起來之後,1臺實體伺服器採用VMware的虛擬化,整體軟體授權費用是736,960元。我們也把5臺、10臺,以至100臺 的軟體費用加乘列在附表,不過,在大量採購的情況下,廠商都會給予不同的折扣,實際成交價會比表列的還要低。由此可見,除了作業系統之外,售價最高的就是 VI 3.5虛擬化軟體的授權費。

最後再來看Citrix XenServer的整體軟體費用,雖然XenServer有部分產品是以免費軟體的型式提供,但企業若是要用XenServer大規模部署伺服器虛擬化,必須買付費版本。

相較之下,XenServer的授權計價方式是最簡單的,因為付費版本XenSource白金版就包含了Hypervisor與管理工具,管理功 能包括線上移轉虛擬伺服器的XenMotion、管理工具XenCenter、資源池(Resource Pools)與伺服器Provisioning等。所以,依照先前的計價模式,Windows Server 2008 Datacenter版本的授權費是86,860元,再加上XenServer白金版授權費210,000元,所以,採用XenSource虛擬化方 案,1臺實體伺服器的軟體費用是296,860元,比起VI 3.5的整體授權費便宜約44萬元,相較微軟的Hyper-V則是貴了約10萬元。

當虛擬伺服器部署數量越多,軟體授權費的差距也就越大,IDC資深分析師暨企業應用組召集人曹永暉表示,Hyper-V的低價策略,將衝擊現階段的虛擬化市場,因為低價策略可以吸引企業用戶,尤其是中小企業市場。

曹永暉認為,Hyper-V的出現將帶動整體x86虛擬化市場的蓬勃,對於從未使用或是沒聽過虛擬化技術的企業用戶,可能會因為價格便宜而購買搭 載Hyper-V的微軟作業系統,雖然短期內這些企業用戶不見得會使用虛擬化技術,但未來如果有需求時,Hyper-V就會是這些企業用戶的首要選擇。

他進一步表示,VMware鎖定的是高階虛擬化市場,微軟則是將重點投注於從未導入虛擬化的中小企業市場。VMware表示,VMware將微軟視為未來的一大勁敵,目前VMware獨占的局面將會有所改變,部分市占率將會被微軟搶走。

企業要能生存下來,市占率與利潤是兩件事,VMware認為其整體業績並不會因為市占率的縮減而下滑,他們認為在技術上至少領先微軟2年以上,由於一直專注於大型企業虛擬化的發展,擁有穩固的客戶,並且逐漸拓展大型企業市場,預期營收仍將持續攀升。

伺服器虛擬化整體成本效益分析

如果要評估一項虛擬化專案所帶來的效益,在成本的評估上,除了軟體授權費還必須涵蓋伺服器整合所帶來的電力與人力成本的降低。根據IDC的調查,臺灣企業導入x86伺服器虛擬化的主因有3項,分別為節省IT支出、簡化管理與維護、資源整合。

以100臺實體伺服器建置為例,建置費用高達1,970萬元,其中包含人力與電力成本。若將100臺虛擬機器整併至20臺實體伺服器中,整體建置費用約為 1,329萬元,可省下641萬元。如果仔細去想,虛擬化減少8成的伺服器數量,為何節省的費用那麼有限,主要的原因,在於軟體授權費與中階儲存設備。

以VMware VI3.5企業版的軟體授權費為例,軟體的授權費甚至高於實體伺服器的售價,以20個VI3.5版本授權為例,就要約7百萬元。
若要大規模部署虛擬化環境,還要另外加購1臺外接式儲存,才可做到動態移動虛擬機器的VMotion功能,1臺中階儲存產品,就要花上70萬元。

如果整併的伺服器數量越多,當然省下的經費更是驚人,若將100臺虛擬機器整併在10臺實體伺服器中,就可以省下1,168萬元。主要的原因在於虛擬化軟體授權費與實體伺服器至少可以省下一半的建置費用,再加上人力成本的節省,帶來的效益將是最為顯著。

也因此,實體伺服器整合越多的虛擬機器效益更是明顯,但必須考量實體伺服器的負載量與可承受的風險性,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伺服器虛擬越多,風險也就越大,根據 VMware的統計,臺灣企業用戶平均1臺實體伺服器虛擬10臺虛擬機器,提供企業建置虛擬化的參考。













3大伺服器虛擬化軟體授權費比較
Hyper-V vs. VMware vs. XenServer


Novell、 Red Hat與昇陽推出的Linux作業系統都已內建Xen虛擬化軟體,為了有相同的比較點,再加上市場主流仍為Windows,所以計價的標準以 Windows作業系統為主。此外,Windows Server 2008 Data Center版本在同一臺實體伺服器上,不限任何虛擬化軟體,都可虛擬出數量不限的Windows虛擬機器,因此採用Data Center版本做為計價標準。在計價的費用上,計價是以單套價格加乘計算,實際成交價會依採購數量而採用不同的授權方案。





















































































Microsoft   Hyper-V 授權費比較表


伺服器數目 1臺 5臺 10臺 20臺 50臺 100臺
Windows Data
Center(1顆

處理器授權)
86,860 434,300 868,600 1,737,200 4,343,000 8,686,000
Server   
Management Suite Enterprise(SMSE)   
31,060  155,300 310,600 621,200 1,553,000 3,106,000
2年SA授權費    15,500 77,500 155,000 310,000 775,000 1,550,000
Operations    
Manager
Server
(1次授權費)
20,690 20,690 20,690 20,690 20,690 20,690
Configuration 
Manager
server
(1次授權費)
20,690 20,690 20,690 20,690 20,690 20,690

Data
Protection
Manager Server


20,690 20,690 20,690 20,690 20,690 20,690
總計(元) 195,490 729,170 1,396,270 2,730,470 6,733,070 13,404,070
說明:1.Windows DataCenter是以Windows Server 2008資料中心版價格計費,此版本內建Hyper-V,並且不限制虛擬機器的數量。
2.每一臺安裝Hyper-V的實體伺服器,都需要買1個SMSE虛擬化管理軟體授權。要管理多臺虛擬化的實體伺服器,還要再搭配3個管理套 件:Operations Manager Server、Configuration Manager server與Data Protection Manager Server,整個環境只需要一臺管理伺服器,所以每套以單機授權計價。






微軟強化支援跨平臺,VMware走入機房自動化

研究機構Clabby Analytics認為,x86伺服器虛擬化廠商未來的收入來源,除了底層的虛擬化軟體,更重要的來源是管理軟體與服務。目前包含微軟與VMware都積 極部署虛擬化管理工具,VMware推出自動化虛擬資料中心概念,微軟則是推出第二代虛擬化管理工具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SCVMM)2008,不同於上一代,強化了跨平臺的整合。

微軟於4月底在美國Tech-Ed 2008正式發布SCVMM 2008 Beta1,並預計在今年第三季正式推出。SCVMM主要的功能用來執行伺服器整併與快速部署虛擬伺服器,除了可以管理微軟自家的Virtual Server 2005 R2與Hyper-V平臺上所有的虛擬伺服器外,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管理VMware VI3.0版本上所有的虛擬伺服器,也就是說,如果你已經部署VI3.0版本的虛擬伺服器,未來如果採用Hyper-V平臺,不用擔心因不同平臺的管理問 題,透過SCVMM 2008就可以解決跨平臺的問題。

SCVMM 2008之所以可以管理VMware VI3.0上的虛擬伺服器,主要還是串接VMware的管理工具VirtualCenter來達成,也就是說,如果有1臺SAN儲存設備,裡面包含 Virtual Server、Hyper-V與VI3.0平臺的虛擬伺服器,微軟自家的虛擬化平臺可以直接透過管理介面將資訊傳送到SCVMM,而VI3.0則是利用 VirtualCenter來蒐集資訊傳到管理平臺,最後由SCVMM的單一介面統一管理所有的虛擬伺服器。朱庭輝表示,下一版本的SCVMM還可以管到 Citrix的XenServer,強化跨平臺的管理。

此外,SCVMM還可以做到P2V(實體轉虛擬)與V2V(虛擬轉虛擬)的功能。大多數的虛擬化管理工具都能做到實體轉虛擬的功能,但若是虛擬轉 虛擬,卻是微軟虛擬化管理工具的頭一遭,微軟的V2V指的是VMware VM to Hyper-V VM,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從VMware的環境轉換至Hyper-V上,不用透過第三方轉譯軟體,利用微軟的SCVMM就可以將VMware的VMDK格 式轉換為微軟的VHD,也可看出微軟對於 Hyper-V平臺的重視與野心。

不只如此,SCVMM 2008還與微軟另一套管理工具Operations Manager 2007結合,做到資源最佳化的功能,讓Hyper-V上所有的虛擬伺服器,包含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都可以被監控,朱庭輝表示,目前 VMware的VirtualCenter只能管到虛擬伺服器本身,但虛擬伺服器上執行的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發生故障時,系統是無法監控,這也是微軟領先 VMware的地方。

他進一步表示,如果使用VMware虛擬化軟體,當應用程式發生問題,要釐清問題點並不容易,就很難決定是要找虛擬軟體廠商或應用程式廠商來解 決,但微軟的產品線相當廣泛,包含虛擬化軟體、作業系統到應用程式,如果使用Hyper-V發生問題,從虛擬層、虛擬伺服器,以至作業系統、應用程式等, 微軟都得負起責任。除了支援微軟本身的應用程式外,目前微軟還與第三方軟體廠商合作,如Oracle或Linux作業系統,強化管理工具的支援度。

相較於微軟積極強化管理工具跨平臺整合的功能,VMware則是將重心擺在資料中心的自動化管理(Management & Automation)上,今年3月VMware推出Stage Manager、Site Recovery Manager與Lifecycle Manager,不再只看伺服器虛擬化,而是從資料中心的角度來看待,達到更加自動化的目的。VMware表示,他們在技術上的領先,是要自己與自己比, 並不是要和微軟相比。

VMware下一代虛擬技術的關鍵在於災難復原,VMware試圖讓虛擬化架構成為災難復原的基礎架構,擴展虛擬化的應用範圍。目前有許多企業都 打算透過VMware虛擬化技術進行災難復原,如臺灣藝術大學,該校電子計算機中心系統組組長梅士杰表示,要做到傳統異地備援架構,每一臺實體伺服器都必 須設置另一個異地機房,需花費大筆經費,虛擬化打破硬體的限制,讓數臺虛擬伺服器可以集中在單一實體伺服器上,建置的成本將大幅降低。

但是要維護以虛擬化平臺建立的災難復原系統的難度較高,VMware表示,資料中心因業務型態不斷變化,軟體與硬體架構也在不斷更新,IT人員是 否能按部就班將資料能備援至異地機房就是問題。因而VMware推出可以自動進行備援的Site Recovery Manager,可以針對備援資料的不斷更新,而自動擬訂不同的備援策略,也就是說,Site Recovery Manager可以結合VirtualCenter建立一套備援計畫,加快啟動災難復原的時間與可行性。

此外,為了協助IT人員管理虛擬伺服器從創建到淘汰的生命周期,VMware推出Lifecycle Manager。該工具可以透過單一介面去追蹤誰提出虛擬伺服器建置的要求、誰通過這項建置、建置位置、何時更新與淘汰日期等,強化 IT人員對虛擬伺服器的監控。VMware表示,當企業的虛擬伺服器越來越多時,有效管理就是問題,透過Lifecycle Manager提供一套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協助企業管理並分配虛擬伺服器的標準作業流程,透過自動化工具,減少人力的成本。

最後則是Stage Manager,當IT人員在虛擬化環境建立1個新應用時,除了負責實際運作的虛擬伺服器外,還會創建1個測試用的虛擬伺服器,當修改測試用的虛擬伺服器 時,系統會將修改的部分轉移到實際運作的虛擬伺服器上,保持系統建置流程的一致性。除了單獨販售外,VMware將這些工具集成一套自動化管理套件,入門 售價約為25萬元。

VMware推出的資料中心自動化管理工具,將虛擬化資料中心視為一體,透過自動化的流程減少人力的付出。VMware表示,微軟管理工具還在管理底層架構,但VMware已經走到資料中心自動化的新領域。











大型企業用戶更在乎穩定
不管技術層面的差異,微軟、Citrix與VMware在虛擬化的成本、效益與管理面各有強項,微軟Hyper-V的推出,則是讓企業用戶有了1個新的選 擇,「大家都知道伺服器虛擬化所帶來的效益,現階段對企業用戶最大的挑戰則是如何挑選出一套能符合自身需求的虛擬化軟體。」朱庭暉說。

臺灣世曦工程顧問資訊系統部正工程師張智欽說:「價格絕對是吸引中小企業的目光。」他進一步說:「VMware走了那麼多年才能獲得企業對其穩定度的肯定,微軟的Hyper-V還需要一段時間接受市場的考驗。」

這也是VMware仍堅守大型企業的主因,VMware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張振倫說:「虛擬化是基礎架構,企業用戶使用VMware後,很難說換就 換,微軟的低價策略仍難撼動VMware的市場地位。」他引述VMware內部的統計數據,目前VMware全球用戶,有68%的使用者用於線上應用、有 53%的用戶用於資料庫,伺服器虛擬化不再只是測試與OA環境的應用,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虛擬化環境用於企業關鍵應用。

以資訊安全為首要課題的銀行業者為例,Hyper-V的低價策略並不具吸引力,因為他們考量的關鍵因素在於穩定度。第一銀行導入虛擬化已經3年之 久,至今大多數的x86伺服器應用都已經轉換VMware虛擬化平臺,第一銀行表示,不可能因為低價就轉換平臺,如果要低價,不如就使用Novell或 Red Hat作業系統內建的免費版Xen虛擬化技術。

兆豐金控則是認為Hyper-V的穩定度仍需要時間來考驗,兆豐金控表示,當初評估VMware虛擬化技術時,曾因為VMware版本穩定度不足 而一直未導入,但隨著越來越多人使用,更加確定其系統的穩定性,隨後開始逐步導入。由於虛擬化技術是整個資訊架構的基礎,如果基礎垮了,上層的虛擬伺服器 都會遇到問題,他比喻,雖然雞蛋都是放在同一個籃子中,但VMware這個籃子是大家公認較為穩定的,微軟的Hyper-V還是需要經過市場的考驗。

不過,兆豐金控樂見虛擬化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因為VMware前一陣子就因為微軟即將推出Hyper-V而降價,如果虛擬化市場一直由VMware壟斷,價格永遠降不下來,微軟在虛擬化技術的壯大,對於企業用戶將是利多於弊。












虛擬化走入實用化


根據IDC的調查,臺灣導入虛擬化的主因是簡化管理與維護、資源整合與節省IT支出。從此,可以看出企業導入虛擬化的目的在於節省整體IT費用,也因此, 虛擬化的應用就不再只是測試開發,全球企業用戶有53%用於上線環境,伺服器虛擬化對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臺灣企業導入伺服器虛擬化最主要的目的在簡化 管理與維護,臺灣藝術大學電子計算機中心系統組組長梅士傑表示,虛擬化導入的費用是相當昂貴,但一項IT建置並不能只看建置成本,對於該校而言,節省IT 人力的支出反而是 關鍵。




微軟、VMware、Citrix三大虛擬化產品功能比較表























































































微軟、VMware、Citrix三大虛擬化產品功能比較表


供應商 Microsoft VMware citrix
產品名稱 Hyper-V VMware  Infrastructure 3.5 XenServer v4.1.0
虛擬化技術 半虛擬化/64位元 半虛擬化/32與64位元 半虛擬化(註1)/64位元
線上移轉功能 LiveMigration 
(需短暫停機,下一版將做到不停機)
VMotion
(可不停機線上轉移)
XenMotion(可不停機線上轉移)
VM管理工具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2008 (可兼管不同的虛擬機器及實體伺服器,包括VMware VMDK格式的虛擬機器, 未來支援XenServer的VHD格式虛擬機器。並可監控虛擬機器中的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 VirtualCenter(在單一介面下,管理、監控並部署或複製 虛擬機器,並能監控實體與虛擬伺服器的 可用性與使用率,但虛擬機器上執行的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則無法監控) XenCenter(在單一介面下可以管理虛擬機器,不同於其他廠商的虛擬化管理軟體,Citrix採用免費的方式,所有版本均附有管理軟體,並能直接支援NetApp儲存裝置)
虛擬磁碟格式   VHD(可與XenServer互通,微軟預計年中推出V2V,讓VMware 虛擬機器的VMDK格式可以轉換至 VHD) VMDK VHD(從4.1.0版開始升級至VHD,可與Hyper-V互通)
支援儲存設備 SATA/SAS/光纖通道/iSCSI IDE/SATA/SCSI/SAS/光纖通道/ iSCSI/NFS IDE/SATA/SCSI/SAS/光纖/iSCSI/NFS
OS相容性 DOS/Windows/Linux Windows/RedHat Linux/Novell SUSE Linux/FreeBSD/Netware Windows/RedHat Linux/Novell SUSE Linux/CentOS/Oracle Enterprise Linux/Debian
軟硬體相容性 支援Intel VT(註3)與AMD-V(註4)虛擬技術的64位元處理器,作業系統必須是x64的標準版、企業版與資料中心版  VMware針對伺服器有硬體相容認證,如IBM、HP與Dell等都已取得,華碩與英立達的部分機種亦取得認證 支援Intel VT與AMD-V虛擬技術的64位元處理器

  


記憶體需求 實體支援最大128GB,每一虛擬機器最大32GB 每一虛擬機器最大32GB 實體支援最大128GB,每一虛擬機器最大32GB
SMP最大數(註2) 16  4 64
多核心處理器 支援 支援  支援
附 註:1 部分硬體裝置可不透過虛擬層溝通強化效能;2 SMP是指讓虛擬機器可以支援多處理器,以VMware Virtual SMP為例,1個虛擬機器最多就可同時使用4個實體處理器,強化企業關鍵的運用;3 Intel VT指Xeon 5與7系列,3系列只包含45奈米製程的處理器,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如6與8系列都支援,筆記型電腦則是7、8與9系列;4 AMD-V,包含Socket F插槽的Opteron、Socket S1插槽的Turion 64×2系列、Socket AM2插槽的Athlon 64×2系列與Athlon 64 FX系列。
資料來源:各廠商,iThome整理,2008年7月



IDC:2011年臺灣虛擬化將超越實體伺服器環境,虛擬化將成市場主流

根據IDC的調查,2007年臺灣企業導入伺服器虛擬化的比例為14.5%,今年則大幅成長達到36.5%,IDC資深分析師暨企業應用召集人曹永暉認為,2011年臺灣企業導入伺服器虛擬化的比例將超過5成。

曹永暉之所以樂觀看待,主要原因在於伺服器的售價越來越便宜功能越來越強大,曹永暉表示,處理器多核心的發展,讓伺服器的效能越來越強大,如何有效應用伺服器資源就是一門關鍵。

虛擬化則是有效利用伺服器資源的利器,再加上,虛擬化軟體的成熟與蓬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強化伺服器虛擬化的應用,讓虛擬化的穩定度與可用性大幅提高,也強化企業對虛擬化的接受度



虛擬化經驗談:儲存配置是重點

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評估建置虛擬化伺服器,在建置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到哪些面向呢?透過臺灣世曦工程顧問(臺灣世曦)與臺灣藝術大學(臺藝大)豐富的建置經驗,可提供企業虛擬化建置的參考。

臺灣世曦與臺藝大都是大規模導入VMware伺服器虛擬化,臺灣世曦從2005年就開始導入,目前已有45%的伺服器作業系統都是在虛擬化平臺上運行,預 計今年底將超越5成;臺灣藝術大學則是有70%的伺服器作業系統都在虛擬化環境上運行,他們都認為,伺服器虛擬化最大的難題在於儲存的配置。

經驗1:儲存架構要集中化

臺灣世曦從2005年導入伺服器虛擬化,一開始只有2臺實體伺服器採用虛擬化,目前總部端則已有6臺伺服器採用虛擬化,而每一臺實體伺服器大約執行8至 10個虛擬伺服器。在他們所克服的困難中,臺灣世曦工程資訊系統部正工程師張智欽說:「伺服器虛擬化並不困難,難的是儲存規畫。」。

在儲存架構的配置上,臺灣世曦一開始是以每2臺實體伺服器連結1臺儲存系統,也就是說,這6臺實體伺服器共分為3個虛擬池,而每一個虛擬池的資料都存放在同1臺儲存設備上。

張智欽表示,之所以要將伺服器分為3個虛擬池,就是擔心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問題,藉由每一個虛擬池各自連結1臺儲存設備,那麼所有資料就不會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了,避免儲存設備故障會波及所有的虛擬伺服器。

但是,隨著虛擬伺服器產出的資料量越來越大,資料備份、還原與儲存資源的利用,都面臨問題。臺灣世曦因而決定將儲存配置改為集中化架構。

虛擬伺服器的資料是以1個虛擬磁碟影像檔來儲存,張智欽表示,過去是將每個虛擬伺服器的作業系統、應用程式及應用程式產出的資料,都寫入同一個VMDK 檔,因此存放VMDK檔的儲存設備,其效能就關係著虛擬伺服器的運作效能,因而臺灣世曦選擇效能較高的SAN儲存設備。然而,應用程式產出的資料也一併放 在高價的SAN儲存設備,就會造成儲存資源的浪費。

由於VMware的虛擬化技術有一個功能,可以獨立儲存應用程式產出的資料,而不是一併寫入VMDK檔,臺灣世曦因而決定利用這項功能,將儲存的 配置改為集中式架構。張智欽表示,應用程式所產出的資料,需要安全的儲存空間,但儲存系統的效能不需要太好,如果全部都存在SAN儲存設備,就是既浪費又 沒有效率。

臺灣世曦的新作法是,每一臺實體伺服器都連結SAN儲存網路與iSCSI儲存網路,需要高效能的VMDK虛擬伺服器影像檔,就儲存在高效能、高穩定性的SAN儲存設備,而虛擬伺服器所產出的應用程式資料,則全部儲存在iSCSI儲存設備。

儲存集中式架構也一併強化了虛擬化環境的資料安全性,張智欽表示,即使所有的虛擬伺服器都故障,不論故障原因是實體伺服器或是虛擬伺服器,由於應 用程式的資料檔案是獨立存放,就可以透過另一臺備援的實體伺服器來掛載資料檔,讓應用程式繼續提供服務。張智欽從這個經驗中體會到:「伺服器虛擬化,最重 要的不是虛擬化的影像檔,而是應用程式產出的資料。」

接下來,臺灣世曦還打算利用SAN與iSCSI儲存網路做為相互備援,張智欽表示,SAN與iSCSI儲存設備可以相互備援之後,虛擬伺服器的資料也就可以互相備份,更加強化資料的安全性。

經驗2:VMDK磁區的容量要恰到好處

在VMware虛擬伺服器中,每一個VMDK檔要存在獨立的磁區(disk volume),而且這個磁區的容量大小在日後是無法調整的,所以一開始設定磁區容量就得格外注意。

臺灣藝術大學電子計算中心系統組組長梅士杰表示,VMDK磁區的容量不能設定太高,他們先前就曾將容量設得太高,而造成了儲存資源的浪費。

他進一步表示,如果將1臺虛擬伺服器的VMDK磁區容量設為40GB,那麼就會占用儲存系統40GB的空間,就算這個VMDK檔其實只有20GB的大小, 但儲存系統仍是被占用40GB的空間。雖然虛擬伺服器的儲存磁區的大小無法調整,在考量磁區配置時得把握容量只能多不能少的原則,但也不能超過得太多,不 然就是浪費儲存資源了。

經驗3:哪些應用適合採用虛擬化

臺灣世曦工程顧問資訊系統部正工程師劉大慶說:「虛擬化的概念就是要分享資源,如果單一應用得耗費絕大多數的硬體資源時,那麼這個應用就不適合採用虛擬化。」

對於臺灣世曦來說,檔案伺服器就不在虛擬化環境的考慮名單內,原因在於,臺灣世曦的工程師要時常修改工程設計圖,所以存放這些設計圖檔的檔案伺服器非常重要,為了要應付大量的圖檔存取,後端儲存設備要有夠大的I/O頻寬。

劉大慶表示,這並不代表檔案伺服器就不適合在虛擬化環境運作,只不過因為臺灣世曦的產業屬性,檔案伺服器的工作負載量大,如果其他企業的檔案伺服器負載不重,採用虛擬化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到底哪些應用程式適合採用虛擬化,企業必須評估自身應用程式的負載量,例如,有些人認為ERP或資料庫不適合放在虛擬化環境,但是,以不織布起家的新麗企業,就將ERP系統建置在虛擬化環境中,因為虛擬化伺服器及所搭配的儲存系統還能夠應付ERP的負載量。

經驗4:1臺實體伺服器該承載多少虛擬伺服器

企業在考慮導入虛擬伺服器時,一定會遇到伺服器承載率的問題,到底1臺伺服器要整合多少臺虛擬伺服器是比較合理?以臺藝大而言,目前8臺實體伺服器約整合50臺虛擬伺服器,平均來說,1臺實體伺服器承載6~7臺虛擬伺服器。













臺灣藝術大學在8臺實體伺服器中平均虛擬出約6~7臺虛擬機器,每臺伺服器負載量不超過60%,強化運作的穩定性。(如紅框所示)



臺灣藝術大學網路組朱孝誠說:「為了確保穩定性,臺藝大目前並不打算進一步提高承載率。」他們以每一臺伺服器工作負載量60%為基準,比方來說,如果有3 臺實體伺服器虛擬成1個虛擬池,如果,若某一臺伺服器發生故障時,透過VMotion可以將該臺伺服器的工作量平均分配給另外兩臺,這兩臺的工作負載量將 因而

經驗5:實體伺服器負載大,要特別加強保固

臺藝大在導入虛擬化前,平時伺服器會發生故障的機率相當低,但導入虛擬化後,就曾經發生伺服器的硬碟與主機板紛紛故障,梅士杰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伺服器承載多臺虛擬伺服器,導致工作負載增大,而造成系統的不穩定。

臺藝大購買的伺服器還是取得VMware認證的產品,不過平均每個月就會有1顆硬碟故障,比起以往使用伺服器的經驗,故障率可算是相當高。為此,臺藝大則 打算增購維護合約,從5×9的服務水準提升至7×24小時,梅士杰表示,伺服器的工作量增加,代表的是重要性的提升,如果伺服器發生問題,影響面則會更為 廣泛,透過提升維護合約,來確保硬體的穩定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